本报记者杜丽娟北京报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我国不断完善教育投入同GDP同步增长机制。在财政、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各部门支持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自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 为凸显4%的重要性,教育部办公大楼有一个专门以此命名的办公室,是2012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为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而成立的。“4%办公室”也成为中国少有的以数字命名的政府办公室。 对于4%的来源,要追溯到1993年。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此后,4%成为中国教育史和中国公共财政决策史上非常著名的数字。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2012年两会期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经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为什么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的4%? 在上世纪80年代,由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院长王善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良焜以及中央教科所孟明义等40多人组成课题组,对该内容进行论证。 根据《中国教育报》报道,经过筛选,项目组选择了38个人口千万以上的市场经济大国1961—1979年公共教育支出和GDP统计数据(换算成1980年美元),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测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的方法。 根据这组计算公式,按照邓小平提出的2000年小康社会的标准——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把800美元代入模型中计算,结果是4.06%。而项目组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研究测算,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应占GDP的3.87%。虽然不同研究的样本国数量、数据跨越时间、美元汇率等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结论是相近的,都在4%左右。 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中央最终决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00年年末达到4%,并把这一目标写入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一位财税人士介绍,这是教育经费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给出定量的评估标准和政策目标,也是中国教育财政史上的一项重要政策。 近年来,我国对4%成果的持续巩固,有力推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体制的巩固完善。数据显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是我国在2012年首次实现,又连续10年巩固的一个目标。 来自教育部的统计中,2012—2022年10年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支出33.5万亿元,年均增长9.4%,高于同期GDP年均名义增幅(8.9%)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幅(6.9%)。 更重要的是,随着4%带动教育投入基数的持续加大,10年来,不论是一般公共预算还是非财政渠道资金,用于教育的资金都翻了一番。202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6459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再创历史新高,这显示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按照预算安排免息股票配资官网,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为4.2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整体看,今年我国在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不仅规模在增大,且覆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这体现出政府对教育优先发展的全面支持。
|